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 |
Off topic: 泰晤士(TIMES)四合院儿 Thread poster: QHE
|
David Lin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4:09 Member (2013) English to Chinese + ... Moderator of this forum
stone118 wrote:
David:
我在台灣出生長大,經歷過無數次地震,相關經驗非常豐富。生平所遇最大地震即 1999 年的 921 地震(或稱集集大地震),震度約七級,造成台灣中部、北部很大的傷亡,死亡數字遠遠大過今年四月初智利那場八級地震。
當天我在一家晚餐店裡看到新聞報導,智利那場淺層大地震不僅死亡人數不到十個,城市內的警示系統也立即啟動。連地震頻繁的台灣都沒有這種警示系統,我更不敢想像要是相同震級的地震發生在台灣,會死傷多少人、毀損多少建築。
以往總認為南美洲挺落後,多屬開發中國家。但在迎受地震襲擊的能力上,卻比台灣強得多!這不禁讓我生出佩服之感。
不要說台灣吧,該次地震也比2011年日本的 311 地震強吧,且同樣也引發海嘯。但是智利受創程度應該遠遠比日本輕微多了。
此所以很想去智利看看,也許能扭轉我這個東方人的『東方中心』思維吧!
至於其他各大洲.......我只去過歐洲與北美洲,都是古老大陸,好像不會有什麼地震。 ^_^ 中國大陸、澳洲、非洲、中美洲及南美洲、北極圈南極圈,都是沒去過的。不過我屬懶人,一向並沒有很大的旅遊興致,暫時就沒什麼突然引發好奇心的事件讓我動心了。
我一直覺得在地震帶生活的人民耐壓力很高;長期在自然環境威脅下生活一定不容易。台灣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打開一片天,其中還培養到人民文化品德素養高尚,更是難得。任何人只需從小處觀察,隨便坐坐地鐵就看到。台北地鐵車廂內的乘客(包括年輕人)爭相起來讓座給小孩、長者及孕婦的公德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訓練出來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教育(家庭、學校及民間社團),個人品格的薰陶、培養出來的成果。
這些以自然行動表現出來的公眾價值觀,都令我這個海外遊客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至今不忘。
智利人口密度肯定沒台灣多,相信就算沒有預警系統,地震所造成的影響一定不會比台灣嚴重。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吧。大城市如台北,在上下班、上下課時間的台北車站附近路面,簡直是水洩不通 (雖然我很享受在那裡逛街購物)。一旦發生嚴重地震,其帶來的傷亡破壞,一定比智利大得多。
美國政府有一個機構可以預警地震,不知道台灣有關方面有沒有和它們聯繫?
http://earthquake.usgs.gov/aboutus/ | | |
QHE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9:09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David wrote:
台灣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夠打開一片天,其中還培養到人民文化品德素養高尚,更是難得。
是的, David, 我也有同感。
我在这边也接触到一些台湾朋友,他们绝大多数业务专精,知识广博;言行举止也体现出不凡的修养。给我印象最深的(曾在论坛提到过)就是他们依然恪守着很多中华文化中特有的传统,令人赞叹。
[Edited at 2014-06-19 02:39 GMT]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English to Chinese + ...
David Lin wrote:
台北地鐵車廂內的乘客(包括年輕人)爭相起來讓座給小孩、長者及孕婦的公德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訓練出來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教育(家庭、學校及民間社團),個人品格的薰陶、培養出來的成果。
文革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地铁,但在那时的公共汽车上,这种情景也是常见的。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Chinese to English + ... Back then in Beijing | Jun 19, 2014 |
ysun wrote:
David Lin wrote:
台北地鐵車廂內的乘客(包括年輕人)爭相起來讓座給小孩、長者及孕婦的公德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訓練出來的,而是需要經過長期教育(家庭、學校及民間社團),個人品格的薰陶、培養出來的成果。
文革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地铁,但在那时的公共汽车上,这种情景也是常见的。
Indeed. It was almost a 100% sure thing with no exception. People would give up their seats to the elderly, the handicapped, pregnant women, and those with small children. Just the stares would kill you if you didn't do that. You might even get tapped on the shoulder or get asked by the bus conductor or concerned bystanders too.
[Edited at 2014-06-19 19:03 GMT] | |
|
|
QHE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9:09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北京的公共电汽车四通八达,非常方便 (有九百多条运营线路)。奥运会前车辆基本都翻了新;平时公共汽车好像不是很拥挤了(景点及去火车站的线路除外),因为不少人自己开车或坐出租车。
北京空气... See more 北京的公共电汽车四通八达,非常方便 (有九百多条运营线路)。奥运会前车辆基本都翻了新;平时公共汽车好像不是很拥挤了(景点及去火车站的线路除外),因为不少人自己开车或坐出租车。
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虽然市政府提倡绿色出行,鼓励大家多利用公共交通设施;可是乘坐公共汽车和骑自行车的人,还是有被人瞧不起的危险。记得有次在商店里看到一位年轻的服务员,冲着一对穿着朴素,好像对他服务态度有意见的老年人厉声说:"一看你们就是坐公交车来的,不配和我讲什么大道理"。感叹!
[Edited at 2014-06-20 02:06 GMT] ▲ Collapse | | |
Jinhang Wang China Local time: 22:09 English to Chinese + ... 这位服务员貌似很懂大道理 | Jun 20, 2014 |
QHE wrote:
记得有次在商店里看到一位年轻的服务员,冲着一对穿着朴素,好像对他服务态度有意见的老年人厉声说:"一看你们就是坐公交车来的,不配和我讲什么大道理"。感叹!
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了,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 | |
Jinhang Wang China Local time: 22:09 English to Chinese + ... 北京的不少西餐厅也有这项服务 | Jun 20, 2014 |
David Lin wrote:
在餐厅里,厨师会拿著一大串的牛肉在你面前显露其高超烹调身手的成果,亲自用利刀切片放在你的碟上,还会告诉你这片肉属于牛身体的哪一部分,并会问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之后再来奉上。
这种烤肉都是非常美味的,香气四溢,甚至流着油。当师傅亲自把香喷喷的烤肉切到你碟子中时,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我印象中我前面说的这家西餐厅开始也有这项服务,不过,现在没了。 | | |
David Lin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4:09 Member (2013) English to Chinese + ... Moderator of this forum
ysun wrote:
David Lin wrote:
台北地铁车厢内的乘客(包括年轻人)争相起来让座给小孩、长者及孕妇的公德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训练出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教育(家庭、学校及民间社团),个人品格的薰陶、培养出来的成果。
文革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地铁,但在那时的公共汽车上,这种情景也是常见的。
除了乘客的公德心之外,顺便也提一下,台湾地铁车厢在车门旁边设置了 “博爱座”,以照顾年幼、老弱、残疾及孕妇旅途上的需要。很文雅的一个名称,但是全部乘客都会坐言起行。据我观察所见,这些 “博爱座” 在车程中都没有被其他人占用,一定是空置著留给以上提到有需要的乘客使用。也算是当地公共交通文化的一个特色。
另一个华人社会新加坡,当地地铁车厢设置有 "Reserved Seating",翻译为 “保留座椅”,有关单位更通过卡通人物来推动提高乘客让座的素养 (见下面链结)。
新加坡地铁滨海市区线第一阶段去年12月启用时,在车厢中试用了四种不同设计的保留座椅,并开放让公众投票。由于各种设计获得的支持率旗鼓相当,因此当局决定保留全部四种设计,未来的列车车厢中,都将设有可爱逗趣且抢眼的保留座椅,提醒公众为有需要的乘客让座。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chinanews/20140226/22475499157.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PD8ch7ePU
香港地铁称为 “优先座”。
伦敦地铁及火车则称为 "Priority Seats",相信香港的“优先座”来自这个英文词语;在英国也毋需翻译成中文了。但是一般来说,由于乘客非常拥挤,伦敦地铁容许其他乘客使用 “优先座”,但是一旦有符合优先座的乘客登车,我们必须起来让座给他们。
无论是“优先”、“保留”或“博爱”座,其提倡的精神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需要我们礼让,给有需要的乘客使用座位。 |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English to Chinese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Chinese to English + ... Handicapped Parking | Jun 20, 2014 |
In the U.S., except for big cities like NYC, public transit is typically not utilized to its full capacity.
What we do have here is handicapped parking. People mostly always observe the rules in that regard. If not, one could get ticketed with a fine by a police officer.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English to Chinese + ... |
QHE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9:09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Quite a character! ;-) | Jun 21, 2014 |
[Edited at 2014-06-21 01:53 GMT] |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8:09 English to Chinese + ...
QHE wrote:
Quite a character!
| | |
David Lin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4:09 Member (2013) English to Chinese + ... Moderator of this forum The Hulk in China | Jun 21, 2014 |
QHE wrote:
[Edited at 2014-06-21 01:53 GMT]
他有此胆量及创意,可以报名拍戏,当中国的 Hulk! 由张艺谋导演,章子怡做女主角,一定全球卖座。 | | |
David Lin United Kingdom Local time: 14:09 Member (2013) English to Chinese + ... Moderator of this forum
如果要学雷锋,那是 60、70 年代的 “榜样” 了吧,要时光倒流半个世纪,那岂不是在倒退,不是进步了吗?
没有其他办法吗?
说起 “进步”,我的一个荷兰朋友在约 20 年前到北京旅游,看到满街都是自行车,回来告诉我觉得好像回到自己家乡荷兰一样,因为荷兰及很多西欧国家提倡国民用自行车代步已久,目的是防止环境污染。(因此,荷兰制造的自行车品质特别优良,畅销海内外。)
当时,我听到也很高兴。
最近他再访北京,回来说北京自行车的风貌没有了,换来的却是满城污染。。。
究竟是 “进步” 或 “退步”,我们自己很容易判断了。
最大的问题,却是国民的健康,会影响子孙后代啊! | | |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