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
Off topic: 泰晤士(TIMES)四合院儿
Thread poster: QHE
David Shen
David She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3:03
English to Chinese
+ ...
回首往事,哭笑不得 Aug 22, 2017

ysun wrote:
现在你提起 “打倒兰开夏”、“批黑画”,大家会感到可笑,但在那时可是个严肃的问题。其实,我到了美国才知道,“血统论”、“破四旧”也并不可笑。

BTW, 在那个 The CJK Dictionary Institute's terminology 中,“兰开夏”也赫然在目。

http://cjki.org/samples/ceterms.htm
兰开夏式火管锅炉 Lancashire boiler

乐音,

你还真细心。我想日本编的词典里有“兰开夏锅炉”那是因为此物在日本同样重要,至少以前是这样。江南一带的丝厂里的“兰开夏锅炉”大约是清末从英国进的。为何锅炉要从英国进,我想这东西大约是“蒸汽革命”时代的遗物。正如前清官员们所说“那英吉利船坚炮利”,他们的蒸汽锅炉自然是江浙一带“民族资本家”的首选。二、三十年代,中日的丝厂设置如出一辙,直到二战前后还是这样。六十年代起,中日的丝绸行业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日本人在缫丝机械化上领先,但在生丝原材料上始终是中国领先,地大物博桑叶多,历史悠久蚕农好,蚕茧产量是他们的好几倍,这点是他们没法超越的。可惜的是当人家在大搞技术革新之时,我们在却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真是天晓得!

当年我还小,但是对很多事情已经开始要问个为什么了。比如我爸他们喊了一阵“打倒兰开夏”之后,回到车间去还是要继续“喂”它吃煤,叫人怎么理解?大约两三年后,那“兰开夏”真的被打倒了。厂里从上海锅炉厂买来了国产锅炉,比兰开夏体积小多了。那大约是71-72年吧。因为打兰开夏是66年,67-68是武斗和革委会成立,其实成立了有时还在打。突然又“珍宝岛事件”了,苏修要打过来了,大家赶紧挖防空洞。这些事情的先后,你和Steve应该比我清楚,你们已是大人了。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03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Lancashire Boiler Aug 22, 2017

David Shen wrote:

ysun wrote:
现在你提起 “打倒兰开夏”、“批黑画”,大家会感到可笑,但在那时可是个严肃的问题。其实,我到了美国才知道,“血统论”、“破四旧”也并不可笑。

BTW, 在那个 The CJK Dictionary Institute's terminology 中,“兰开夏”也赫然在目。

http://cjki.org/samples/ceterms.htm
兰开夏式火管锅炉 Lancashire boiler

乐音,

你还真细心。我想日本编的词典里有“兰开夏锅炉”那是因为此物在日本同样重要,至少以前是这样。江南一带的丝厂里的“兰开夏锅炉”大约是清末从英国进的。为何锅炉要从英国进,我想这东西大约是“蒸汽革命”时代的遗物。正如前清官员们所说“那英吉利船坚炮利”,他们的蒸汽锅炉自然是江浙一带“民族资本家”的首选。二、三十年代,中日的丝厂设置如出一辙,直到二战前后还是这样。六十年代起,中日的丝绸行业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日本人在缫丝机械化上领先,但在生丝原材料上始终是中国领先,地大物博桑叶多,历史悠久蚕农好,蚕茧产量是他们的好几倍,这点是他们没法超越的。可惜的是当人家在大搞技术革新之时,我们在却在灵魂深处闹革命。真是天晓得!

当年我还小,但是对很多事情已经开始要问个为什么了。比如我爸他们喊了一阵“打倒兰开夏”之后,回到车间去还是要继续“喂”它吃煤,叫人怎么理解?大约两三年后,那“兰开夏”真的被打倒了。厂里从上海锅炉厂买来了国产锅炉,比兰开夏体积小多了。那大约是71-72年吧。因为打兰开夏是66年,67-68是武斗和革委会成立,其实成立了有时还在打。突然又“珍宝岛事件”了,苏修要打过来了,大家赶紧挖防空洞。这些事情的先后,你和Steve应该比我清楚,你们已是大人了。





[Edited at 2017-08-22 11:42 GM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 ...
“兰开夏锅炉” Aug 23, 2017

老沈:

我只是大致看了一下 The CJK Dictionary Institute 编的汉语词汇表,想看看它的水平到底如何。“兰开夏锅炉”是碰巧看到的。其实,中国大陆出版的《汉英大词典》和《英汉技术词典》,都收录了“兰开夏锅炉”或“蓝开夏锅炉”。CJK 编的那个词汇表没准儿还是照中国词典抄的。天下词典也是一大抄。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 “打倒兰开夏”。当时被打倒的通常是主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人,而不是设备本身。

你上面提到“挖防空洞”。可别忘了,我还等着看你的《遨游太虚过神州》续集—“深挖洞、广积粮“呢!


 
David Shen
David She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3:03
English to Chinese
+ ...
岁月蹉跎,人生几何 Aug 23, 2017

PK 我兄,
谢谢!

见到此图,想起家父。

你这图中的锅炉比较小,见此图后,我不由得也上网搜寻了一下:我印象中丝厂的锅炉
... See more
PK 我兄,
谢谢!

见到此图,想起家父。

你这图中的锅炉比较小,见此图后,我不由得也上网搜寻了一下:我印象中丝厂的锅炉应该有这么大: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Dampfkessel_für_eine_Stationärdampfmaschine_im_Textilmuseum_Bocholt.jpg

家父工作时的情形跟这两张图较相像:但炉比这红的大多了!
https://i.ytimg.com/vi/Kak_QfgjZZU/maxresdefault.jpg

这张图简直是50年前父子俩的写照(只是我们的鼻子没那么高!)
http://c8.alamy.com/comp/ARCKEF/stoking-the-boiler-brick-covered-hand-fired-lancashire-boilers-papplewick-ARCKEF.jpg
Collapse


 
David Shen
David She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3:03
English to Chinese
+ ...
批斗锅炉,挖防空洞 Aug 23, 2017

ysun wrote: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 “打倒兰开夏”。当时被打倒的通常是主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人,而不是设备本身。

你上面提到“挖防空洞”。可别忘了,我还等着看你的《遨游太虚过神州》续集—“深挖洞、广积粮“呢!

乐音,

我还小,更不明白为什么要批斗一个锅炉。但亲身经历的怪事无法忘记。在这之前是“四清”,“破四旧”,就是砸,只要是传统的玩意儿都砸烂。东西砸得差不多了就搞人了。“地、富、反、坏、右”都揪出来批,带高帽的高帽、游街的游街、一边敲锣一边喊打倒自己名字的......从东街游到西街,我们小孩就跟着起哄。当时的口号有“打倒封资修”、“消灭帝修反。” 其中“封、资、修、反”都是现成可以找得到的,而“帝”却是难找的!再说该批斗的人都已经折腾得差不多了,但革命还得继续下去,哪怎么办,那个洋锅炉不就是“帝”吗?批!我想大约是这样。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到现在也不清楚。

“挖防空洞”,呵呵,都十年了,在 chance 开的那帖《我们的那个年代》里我好像是答应过你什么。
这样吧,君无戏言,在此咱就说说小时候挖防空洞的经历吧。

珍宝岛一打响,全国上下“深挖洞、广积粮”,毛爷爷把朱元璋谋士的第三句"缓称王”改成“不称霸。”当时城乡大大小小的县镇,突然都有了防空袭的警报,不时发出我们从来没听到过的那种声音。还真有兵临城下的感觉。我们小孩则听说自己家也要挖防空洞,这下有好玩的了。

我家的防空洞是本人一手设计,亲自施工的。大人们整天在外闹革命,这项光荣任务就交给我们了。那时好像已是深秋,我带着8-9岁的弟弟妹妹在后院里挖。那可不只是挖地三尺,我们挖的起码有两米多深,到了坑底就往横向挖。我在前面挖,弟弟用桶和篮子来拖泥,妹妹在上面拉。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挖。洞深了,白天也要用煤油灯,后来我们挖出花头来了。比如洞壁上挖几个神龛一样的浅窝窝,可放油灯和工具,进深三、四米后开始转弯,底下铺些稻草还可已睡觉......有好几次大人深夜干完革命回家来,我们三个小泥湫都已经睡着了。

入冬以后,周围的邻居家还不断有人在挖防空洞的,有的几家相互挖通了,大人允许我们串门钻防空洞。有的里面还挂着“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之类的画像。这是老百姓家里,单位企业的防空洞可是大多了,里面有电灯和生活设施。山区的像穿山甲一样打山洞,平原的往地下钻。《地道战》、《地雷战》之类的电影给大家无穷的灵感。一时之间神州大地备战、备荒,草木皆兵。

可等了半年,苏修没来!等来几场冬雪,又来几场春雨,我们挖的防空洞则积水余尺。江南的春天谷雨过后,在稻田里也能抓到鱼虾的,鱼儿要产卵,拼命往上游,最后就游到田沟沟里去了。我和弟弟都很会抓鱼,有时候兄弟俩出去抓一回,一餐还吃不完,我们就把活的养在防空洞里。谁知到了黄梅雨季节,防空洞壁经不起长期浸泡开始一片片往下掉。有一天终于“轰”的一声,我们辛辛苦苦挖了一秋冬的防空洞就成了一个大坑......我妈开心得哈哈大笑,我爸把它填平了,我们三个伤心了好几天。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 ...
我们那个年代 Aug 23, 2017

老沈:

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的有趣经历,并兑现你10年前的承诺。从那张“简直是50年前父子俩的写照”,我确实可以想像到当时你们父子一起给“兰开夏”喂食的温馨场面。

文革爆发时,我正上大四(五年制)。本来再过一年我就可以毕业,打算毕业后考研。但一声“炮响”,我的愿望就顿时灰飞烟灭。当时学校里能与“帝”字挂上号的就是那些从美国、
... See more
老沈:

谢谢你与我们分享你的有趣经历,并兑现你10年前的承诺。从那张“简直是50年前父子俩的写照”,我确实可以想像到当时你们父子一起给“兰开夏”喂食的温馨场面。

文革爆发时,我正上大四(五年制)。本来再过一年我就可以毕业,打算毕业后考研。但一声“炮响”,我的愿望就顿时灰飞烟灭。当时学校里能与“帝”字挂上号的就是那些从美国、英国“海归”的教授。他们几乎全部被戴上“007”的“桂冠”。

我没挖过防空洞。“珍宝岛事件”那会儿,我正与约300名同学一起在戈壁滩接受再教育。后来从《参考消息》中看到外电评论,说我们这一代大学生“一下子就从天之骄子沦落到社会最底层”。这确实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我们驻地离中蒙边界不远。据说苏军坦克几小时内就能到达我们驻地。我们经常在半夜里酣睡之中被叫起来出去参加演习,在漆黑的大沙漠里急行军一个多小时后再回营房。此时躺在床上,已经全无睡意。 不过,当了将近两年的“土八路”就像是躲在避风港里,让我们躲过了外面的疾风骤雨。回想起来,这也许还是件好事。

后来我到兰州工作。有次防空演习,我曾进入所谓的防空洞。其实那只是将人员疏散到厂外的地道。真正空袭时准保塌方。当时职工住房很紧张。我就想,用这些砖头、水泥、人力物力能盖多少住房!真是劳民伤财!
Collapse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 ...
也有积极的方面 Aug 23, 2017

Fargoer wrote:

小时候吃不饱,如今吃得太好。

不是有段顺口溜吗:

出生就挨饿,上学就停课,毕业就下乡,回城没工作,结婚没有房,生孩就一个……。

现在可以加一句:“正要享清福,三高又超过”。



[修改时间: 2017-08-21 04:07 GMT]

你的帖子出来时,往往就已经翻篇了。这么有趣的顺口溜,我差点就错过了。这段顺口溜基本上反映了事实,但看看下面这段视频,你也许会觉得那时也有积极的方面:

我們那個年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bFtDC31S4


 
QHE
QHE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03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Agree Aug 25, 2017

David Shen wrote:

wherestip wrote:

致富代价?

Steve,

I like this one!





    pkchan wrote:

    最令人不安的是飢餓與暴食可以是發生在同一世代,同一國度。


    与此同时,糟粕泛滥,精神食粮匮乏,可谓信仰饥荒。

     
pkchan
pkcha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03
Member (2006)
English to Chinese
+ ...
Cultural Deficit/Deficiency Aug 25, 2017

QHE wrote:

David Shen wrote:

wherestip wrote:

致富代价?

Steve,

I like this one!





    pkchan wrote:

    最令人不安的是飢餓與暴食可以是發生在同一世代,同一國度。


    与此同时,糟粕泛滥,精神食粮匮乏,可谓信仰饥荒。


文化逆差, 文化赤字, 文化缺損? 還是文化匮乏, 文化饥荒, 文化道德敗壞淪喪。

References:
国家英语单词:文化逆差cultural deficit_英语口语_ - 线话英语
www.linewow.com › 英语广场 › 英语口语
Translate this page
Jan 18, 2016 - 上面国家英语单词Cultural deficit就是“文化逆差”,指中国文化贸易(cultural trade)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跟传播(international cultural ...
當代社會工作: 理論與方法 - Page 340 - Google Books Result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sbn=9571173339 - Translate this page
林萬億 - 2015 - ‎Social Science
這種取代( substitute )文化的過程稱爲涵化( acculturation )。如果原住民文化沒有繼續發展,且缺乏抗衡新環境的條件,就成爲文化赤字(缺損) (cultural deficit) ,例如,印地 ...


 
Fargoer
Fargoer
Canada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欲速而不能达也 Aug 26, 2017

ysun wrote:
 
你的帖子出来时,往往就已经翻篇了。

翻篇儿了还看,谢谢您了!
 



 但看看下面这段视频,你也许会觉得那时也有积极的方面:

我們那個年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bFtDC31S4


看了你提供的视频。感觉应该是台湾人做的。虽然社会背景不同,但生活趣味还是多有相通。
我们的磨难多些。正如您所说,磨难也有积极方面。我们的人生要丰富得多。磨难中也有精彩。我的一位朋友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下乡的。插队的岁月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QHE
QHE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2:03
English to Chinese
+ ...
TOPIC STARTER
抓鱼 Aug 26, 2017

David Shen wrote:

     ... ... 我和弟弟都很会抓鱼, …





    Fishing Trip, They'll Be Coming Back Next Week, 1919, Norman Rockwell.
    Painting for Country Gentleman cover, April 26, 1919.






    The Catch, 1919, Norman Rockwell (1894-1978). Oil on canvas.
    Painting for Country Gentleman cover, May 3, 1919.
    Gift of the Rodger P. Nordblom Family. Norman Rockwell Museum Collections.



    [Edited at 2017-08-26 15:15 GM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 ...
“酒香不怕巷子深” Aug 26, 2017

Fargoer wrote:

欲速而不能达也
ysun wrote:
 
你的帖子出来时,往往就已经翻篇了。

翻篇儿了还看,谢谢您了!

这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过“欲速达”的话,可以花上5块钱搭公车。

Fargoer wrote:

我们的磨难多些。正如您所说,磨难也有积极方面。我们的人生要丰富得多。磨难中也有精彩。我的一位朋友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可能还是会下乡的。插队的岁月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当年学生上山下乡,绝大多数人是没得选择的,只有少数高干子女才有权选择不去。我们也没得选择。1968年至1970年期间,在全国各地军队农场接受“再教育”的大学生约有几十万,而1961年至1965年期间入学的大学生一共才不到73万。不过,我们的处境大概比下乡插队的知青们要强许多。磨难确有积极的方面,使得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而且,由于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

1949年-2014年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512/62877/402687.html


[Edited at 2017-08-27 15:14 GMT]


 
Fargoer
Fargoer
Canada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 Aug 26, 2017

ysun wrote:
 
当年学生上山下乡,绝大多数人是没得选择的,只有少数高干子女才有权选择不去。 


其实,谁都没有太多选择。高干子女也不过能去当兵而已。在今天看来,也是另一种磨难。就个人而言,生命是极其偶然的。

“人生就像是被抛上了一列飞速运转的列车,对于它来自何处,还要驶向何方,人们一无所知。人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在存在中自由选择,并独立地对自身及整个世界担负起责任。 --萨特” 不管怎样上的车,你在车上有你的自由,你的责任。

有个少年,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家有将军爸爸,取名天下第一。整个世界都钟情于他。结果呢?是幸运呢还是不幸?

有句老话说得好:人生三大不幸: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身豪门。真正明白的人很少。

[修改时间: 2017-08-26 20:42 GMT]

[修改时间: 2017-08-26 20:51 GMT]


 
ysun
ysun  Identity Verified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 ...
人生之不幸 Aug 27, 2017

Fargoer wrote:

ysun wrote:
 
当年学生上山下乡,绝大多数人是没得选择的,只有少数高干子女才有权选择不去。 

其实,谁都没有太多选择。高干子女也不过能去当兵而已。在今天看来,也是另一种磨难。就个人而言,生命是极其偶然的。

高干子女当兵与普通老百姓当兵,是大不一样的。高干子女在当兵时是有人罩着的,通常不会遭受多少磨难。而且,他们在部队镀金,可作为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但是,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却根本不知道以后还会有机会回城、进工厂,更别提上大学了。我们当年下部队前,虽然已经分配了以后的工作,每月已经按23级干部标准领工资,但谁也不知道何时才可奔赴工作单位。据说有些部委有文件规定是七年,另有小道消息说是十年。所以,大家都感到很迷茫。为什么"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被载入美国独立宣言,那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人与人不平等的现象。

我同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说法,但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少年得志,飞来横财,出身豪门”是人生三大不幸。人生的一大不幸就是生活在"All men are not created equal"的地方!

[Edited at 2017-08-27 19:05 GMT]


 
Fargoer
Fargoer
Canada
Local time: 01:03
English to Chinese
众生平等与众生皆苦 Aug 27, 2017

ysun wrote:

 
 人生的一大不幸就是生活在"All men are not created equal"的地方!

[Edited at 2017-08-27 17:38 GMT]


这我完全赞同。社会的不平等所造成的人生苦难广及社会各个层面。贫贱者苦,自不待言。所谓的富贵者就真的幸福吗?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皈依佛门。

高干子女当兵与普通老百姓当兵,是大不一样的。高干子女在当兵时是有人罩着的,通常不会遭受多少磨难。而且,他们在部队镀金,可作为以后飞黄腾达的资本。

从一般生活上讲,的确如此。但另一方面,他们这些人也是最容易受政治动荡裹挟,最缺乏安全感的。今天是“老子革命儿接班”,可不知那一天就变成“老子反动儿混蛋”了。

《红楼梦》满篇说的就是这回事:

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
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
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仓,
银满仓,
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
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
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
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修改时间: 2017-08-27 19:33 GMT]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


To report site rules violations or get help, contact a site moderator:


You can also contact site staff by submitting a support request »

泰晤士(TIMES)四合院儿






Anycount &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Translation Office 3000 i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tool for freelance translators and small agencies. TO3000 easily and seamlessly integrates with the business life of professional freelance translators.

More info »
Pastey
Your smart companion app

Pastey is an innovative desktop application that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human expertis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intuitive keyboard shortcuts, Pastey transforms your source text into AI-powered draft translations.

Find out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