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
Off topic: 不翻译时聊电影(Translations and Movies) Thread poster: chance (X)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现在才明白上锁和那个话题无关 | Apr 7, 2008 |
也和你的栏目无关,袁先生, 我向你郑重道歉。
至于另外那个玩笑,我个人还是觉得要PG-13啦。万一以后的青年男女都那么简单明快地解决纠纷,不给人留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人后怕:-D
jyuan_us wrote:
Jason Ma wrote:
电烤箱烤活猫,男人的舌头或下面被咬掉。都是PG-3话题。
isahuang wrote:
看到老袁的栏目被上了锁,用现在的流行语说,我晕!
就是該封﹐只可惜啊﹐你說得那些帖子都不是在我的那個被封的欄目里。以後請先把論據基礎整理清楚了再發言﹐我本人倒是不在乎﹐但沒有根據的JUDGEMENT會誤導的。
烤箱烤的是人不是貓﹐而且不是烤箱﹐是微波爐“煮”的﹔貓是在另外一個CONTEXT里出現的﹐貓從來也沒進入過烤箱。那個CONTEXT叫做醫貓。醫貓是一個新興詞﹐不久就會傳入大陸﹐到時就不會誤解了。FORUM RULE里沒有規定PG 13(不是PG 3)不能出現﹐而是說色情的東西不能出現。PG13還談不上色情。擦邊球而已。 [Edited at 2008-04-07 05:01] [Edited at 2008-04-07 05:02]
[Edited at 2008-04-07 07:28]
[Edited at 2008-04-07 07:29]
[Edited at 2008-04-07 07:48]
[Edited at 2008-04-07 07:48]
[Edited at 2008-04-07 07:50] | |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大学毕业时还梦想跟一个西安汉人姑娘结婚呢,人家没看上。
这个和亲政策就是轮不到我们平民百姓头上。
Yueyin Sun wrote:
Jason Ma wrote:
我从上学,到工作受到优惠太多,现在该是有所回报的时候了。我想到等我儿子长大成人时,最好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
小马:
你自己能这样想很好。不过,这种照顾少数民族的政策是很合理的,是得人心的。汉人是不会有意见的。
美国的很多大学、公司在录取新生、录用新雇员方面也有照顾少数族裔(minority)的类似政策。政府对少数族裔创办的企业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不过,像加大柏克莱分校、加大洛杉矶分校等著名大学对于华裔子女已经无法再照顾了,因为华裔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几乎已经成了majority了。;)
[Edited at 2008-04-07 07:35]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Jason Ma wrote:
大学毕业时还梦想跟一个西安汉人姑娘结婚呢,人家没看上。
这个和亲政策就是轮不到我们平民百姓头上。
小马:
历史上在丝路途中,许多不同的民族*都和汉族有通婚的情况,而且大多是在平民百姓之间发生的,像文成公主那样嫁到拉萨皇家的倒是很少,平民百姓之间的逐渐相互理解才是真正融合的动力,只不过历史总是记载着帝王将相的事迹,小老百姓于是以为他们根本没有参与历史,实际上写出人类血泪史的正是平民百姓。
二十年前NHK推出一部“丝路之旅”专集,非常有趣,可以大致看见民族融合的结果,回溯那个过程的情况。策划这部专集的井上靖先生写了不少有关丝路上的民族的小说故事,其中以《敦煌》最著名。故事里可以看到南宋时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敦煌一代的民族势力消长与融合状况。不过,这个小说故事的重点在于一种人生哲学。故事中那位满怀治理边疆的湖南书生赵行德,由于等候殿试时疲惫不堪,打了个小盹,没听到叫他的名字应试,结果错过了考试,失望之余彳亍在街头,碰巧遇上了一件奇事:有人在开封街头叫卖外籍劳工的肉,论斤卖的。他吓了一跳,心中不忍,就拿出自己身上还有的所有盘缠,把那位女性西夏来的外劳全身买下来了。它其实并不是想把那西夏女子买来做什么,但那女子却跟着他走,等他说明了她可以自由离去,又说他想到西域的想法时,那位西夏女子给了她一卷绸布,顶上写着他看不懂的文字。那是西夏文,状似汉文。这下更坚定了赵行德亲自访问西域的决心。就这样他跟随着商旅上路了。
没想到过了凉州后,商旅被西夏的汉人部队给整个俘虏了。西夏的汉人部队把他穿上盔甲,配了一匹马,他就变成西夏军的一员了。算他命大,糊里糊涂怎么打仗都没死,还受到西夏汉人部队领军的大老粗朱王礼的赏视。后来还受到西夏王太子李元昊的命令,到西夏首都兴庆去编撰汉夏词典。这故事里还穿插爱情故事,他爱上了一位回纥郡主,朱王礼也是,但最后却被李元昊给夺走了;回纥郡主在婚礼时跳城楼自杀。嗯,然后就是西夏扩张势力的故事,然后是在吐蕃与西夏即将开战之间,敦煌郡守请求西夏汉人部队保护的故事。就这样,故事逐渐托出敦煌石窟秘藏佛经的原委。很精彩的故事,非常值得看。
故事里虽然不很清楚看到民族融合,但可以隐约想见,当时在那里的汉人是如何与当地的民族融合的,所以你肯定也会有汉人血统。让人民自由选择婚姻,很自然会使得民族融合,这也同样发生在台湾。我的家族血统其实也相当复杂,并非纯粹的汉人,可以说是汉化的“熟蕃”。我的儿子、女儿都已不属于汉人社会,从我这里开始几乎已经变成了联合国了。这让我更加明白,“人”不只是生理上的人,而是教养出来的人,文明的教养和霸道的教养之下长大的人很是不同,而民族的融合如果是体认到人与人之间不是族属的关系,而是文明的互尊互重的关系,那就非常容易。暴力强求只会种下长远的仇恨。以我的例子来说,我虽然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孩子的教和养却仍然是我们两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而我们也还是很要好的朋友。我非常高兴今年夏天就要和他们一同再次访问德国和芬兰。
和亲的事实,说来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在民间比在上层社会常发生。强摘的瓜不甜,顺其自然发生的,那就会比较圆满。祝你和家人幸福圆满!
*其实就两大族群源流:吐蕃及回纥。其中回纥是突厥的两次分裂之后,至今还在中国版图内的东突厥,西突厥则是今日的土耳其,曾经打败了东罗马帝国,接掌整个巴尔干半岛和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 | |
jyuan_us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1:51 Member (2005) English to Chinese + ... Apology accepted, 不客氣 | Apr 7, 2008 |
Jason Ma wrote: 也和你的栏目无关,袁先生, 我向你郑重道歉。
至于另外那个玩笑,我个人还是觉得要PG-13啦。万一以后的青年男女都那么简单明快地解决纠纷,不给人留重新做人的机会。让人后怕:-D
有的叫我老袁﹐ 有的叫我小袁﹐你就叫我中袁吧﹐中原腹地﹐呵呵。
放心﹐那樣解決問題的幾百年也出不了幾個﹐怎麼教育也不靈。
[Edited at 2008-04-07 09:47] | |
|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这部耗资1500万美元(20年前的美元),历时十年拍成的《丝绸之路》,我这有收藏。我没有注意到它的策划是井上靖先生,怪不得格调非常清新流畅。 我比较喜欢它的叙事角度和节奏。Takoro的配乐也能把人带到当时那段历史中。
Wenjer Leuschel wrote:
小马:
二十年前NHK推出一部“丝路之旅”专集,非常有趣,可以大致看见民族融合的结果,回溯那个过程的情况。策划这部专集的井上靖先生写了不少有关丝路上的民族的小说故事,其中以《敦煌》最著名。故事里可以看到南宋时的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敦煌一代的民族势力消长与融合状况。不过,这个小说故事的重点在于一种人生哲学。故事中那位满怀治理边疆的湖南书生赵行德,由于等候殿试时疲惫不堪,打了个小盹,没听到叫他的名字应试,结果错过了考试,失望之余彳亍在街头,碰巧遇上了一件奇事:有人在开封街头叫卖外籍劳工的肉,论斤卖的。他吓了一跳,心中不忍,就拿出自己身上还有的所有盘缠,把那位女性西夏来的外劳全身买下来了。它其实并不是想把那西夏女子买来做什么,但那女子却跟着他走,等他说明了她可以自由离去,又说他想到西域的想法时,那位西夏女子给了她一卷绸布,顶上写着他看不懂的文字。那是西夏文,状似汉文。这下更坚定了赵行德亲自访问西域的决心。就这样他跟随着商旅上路了。
没想到过了凉州后,商旅被西夏的汉人部队给整个俘虏了。西夏的汉人部队把他穿上盔甲,配了一匹马,他就变成西夏军的一员了。算他命大,糊里糊涂怎么打仗都没死,还受到西夏汉人部队领军的大老粗朱王礼的赏视。后来还受到西夏王太子李元昊的命令,到西夏首都兴庆去编撰汉夏词典。这故事里还穿插爱情故事,他爱上了一位回纥郡主,朱王礼也是,但最后却被李元昊给夺走了;回纥郡主在婚礼时跳城楼自杀。嗯,然后就是西夏扩张势力的故事,然后是在吐蕃与西夏即将开战之间,敦煌郡守请求西夏汉人部队保护的故事。就这样,故事逐渐托出敦煌石窟秘藏佛经的原委。很精彩的故事,非常值得看。
故事里虽然不很清楚看到民族融合,但可以隐约想见,当时在那里的汉人是如何与当地的民族融合的,所以你肯定也会有汉人血统。让人民自由选择婚姻,很自然会使得民族融合,这也同样发生在台湾。我的家族血统其实也相当复杂,并非纯粹的汉人,可以说是汉化的“熟蕃”。我的儿子、女儿都已不属于汉人社会,从我这里开始几乎已经变成了联合国了。这让我更加明白,“人”不只是生理上的人,而是教养出来的人,文明的教养和霸道的教养之下长大的人很是不同,而民族的融合如果是体认到人与人之间不是族属的关系,而是文明的互尊互重的关系,那就非常容易。暴力强求只会种下长远的仇恨。以我的例子来说,我虽然与德国妻子离了婚,孩子的教和养却仍然是我们两人的共同责任和义务,而我们也还是很要好的朋友。我非常高兴今年夏天就要和他们一同再次访问德国和芬兰。
和亲的事实,说来是经常发生的,而且在民间比在上层社会常发生。强摘的瓜不甜,顺其自然发生的,那就会比较圆满。祝你和家人幸福圆满!
*其实就两大族群源流:吐蕃及回纥。其中回纥是突厥的两次分裂之后,至今还在中国版图内的东突厥,西突厥则是今日的土耳其,曾经打败了东罗马帝国,接掌整个巴尔干半岛和今日的阿拉伯世界。 | |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以后跟你要学的多着哪。
jyuan_us wrote:
有的叫我老袁﹐ 有的叫我小袁﹐你就叫我中袁吧﹐中原腹地﹐呵呵。
| | |
Wenjer Leuschel (X) Taiwan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对,就是那一部《丝绸之路》 | Apr 7, 2008 |
我把整套放在南美洲没有带回台湾,所以连名称也记成《丝路之旅》了。片中作曲的是高桥正则,艺名叫喜多郎,这个名字是由于他喜欢日本动画《鬼太郎》,朋友就叫他Kitaro,发音和喜多郎一个样,所以就拿来当作艺名了。
我记得从80年代起就有一位年长的日本人来到大西北进行城市绿化工作,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但在德国之声的电视专辑里看过他的介绍。这个... See more 我把整套放在南美洲没有带回台湾,所以连名称也记成《丝路之旅》了。片中作曲的是高桥正则,艺名叫喜多郎,这个名字是由于他喜欢日本动画《鬼太郎》,朋友就叫他Kitaro,发音和喜多郎一个样,所以就拿来当作艺名了。
我记得从80年代起就有一位年长的日本人来到大西北进行城市绿化工作,我记不得他的名字了,但在德国之声的电视专辑里看过他的介绍。这个人很可能还在中国大西北,听说他为了实现沙漠绿化,向日本企业界募集了资金,进行一点一滴的绿化工程,效果相当不错。我觉得像这样的人,不计较毁誉,也不害怕被人误会,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一个有用的理想,很值得敬佩。
Jason Ma wrote:
这部耗资1500万美元(20年前的美元),历时十年拍成的《丝绸之路》,我这有收藏。我没有注意到它的策划是井上靖先生,怪不得格调非常清新流畅。 我比较喜欢它的叙事角度和节奏。Takoro的配乐也能把人带到当时那段历史中。
▲ Collapse | | |
wherestip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0:51 Chinese to English +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0:51 English to Chinese + ...
Jason Ma wrote:
大学毕业时还梦想跟一个西安汉人姑娘结婚呢,人家没看上。
这个和亲政策就是轮不到我们平民百姓头上。
小马:
我曾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活了两年。虽然驻地附近没有老百姓,但有年冬天曾去几十里外的农村帮老乡干活,就住在老乡家里。那村子里有回民,也有汉民,关系很融洽。我专门问过一位回族干部回汉能否通婚的问题。他说,回汉可以通婚。政策上没有限制,回族的教规也没有限制,但如果汉族姑娘嫁给回族男子,就必须遵守回族的生活习俗。我想生活习俗的不同,也许是那位西安汉族姑娘的思想顾虑。另外,有的人也可能是不愿远离家乡,倒不一定是因为没看上你。没准儿人家后来还后悔了呢! | |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那部《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西安。我90年前后在那学习了六年,感觉有点像当年的藩夷客居长安。一面是对那个有着古老文化氛围的古城的向往,一面是对自己在青藏高原上的老家的无限乡愁。中间夹杂着这个陕西女子的身影。。。
谢谢孙先生的开导。我是不是该去喝点酒了。:grin:
[Edited at 2008-04-07 15:50]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0:51 English to Chinese + ... |
Jason Ma China Local time: 09:51 English to Chinese + ...
也提到兰州,黄河岸边的硕大的水车和漂流的羊皮筏子给我的印象最深。牛肉面就不提了,免得流口水。
Yueyin Sun wrote:
我在丝绸之路上的兰州生活了14年。80年代看过甘肃省歌舞团创作的《丝路花雨》。“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看几回”。
| |
|
|
ysun United States Local time: 20:51 English to Chinese + ... |
Lanzhou's waterwheels | Apr 8, 2008 |
Water wheels
Lanzhou's water wheels are one of the Scen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many of the tourists who come to Lanzhou want to seek them out, to make Yellow River Water Wheels a special shot through their own lens.
...
At that time, from up as far as Guide in Qinghai, through Lanzhou, and down to Zhongwei in Ningxia all used water wheel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there were three hundred and fifty or sixty of them. Now, water wheels have been replaced by mechanised pumping and lifting systems and only a small number have been retained. They both embellish the scenery of the two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leave for us the footprints of changing times, making people reflect on the past in the light of the present.
Translated from Duan, Qi & Li eds., Gansu Tourist Guide (1982), China Tourism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 | |
Pages in topi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